欢迎光临珠海王之王软件有限公司
24小时热线电话 400-878-3368

体育公园变球场?是利益的诱惑吗?

admin 2016-03-16 959 次

2007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批准花都区政府于风神大道建设康体公园及体育设施球类运动中心项目。时至今日,在通往花都汽车城各大路口的指示牌上,依旧可见“康体公园”字样,但在公园选址地点已然建起了一个36洞的高尔夫球场。

对于当地村民而言,原本属于他们的荔枝林被征走了,当时承诺的所谓康体公园,如今在门口多晃悠两圈,就会遭到高尔夫球场保安的驱赶。广州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昨日下午回复南都记者称,康体公园的规划从未更改过,对于公园建成高尔夫球场一事不知情。

“确实是违规,相关国土部门已对高尔夫球会发展商广州风神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处以1300多万元的罚款”,花都区一名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违规用地约2000亩,每平方米被处以约10元的罚款。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花都区国土部门仍未有任何回复。

公园还是球场?从广州市区上广清高速,于赤坭出口下,一块破旧的指示牌挂在出口处,上面指明了“康体公园”的方向,顺着路牌一路过去,康体公园的名字不断出现,但在指示牌尽头,出现在眼前的是“风神高尔夫球会”。

7月3日,在康体公园选址,记者转了整整一圈,始终没发现公园的影子,附近居民告诉记者,高尔夫球场便是康体公园。假借帮单位领导办卡,记者进入了高尔夫球场内部。

当日天气并不好,时有大雨,但球会内部的停车场还是停满了豪车,车牌显示来自省内各地。一名姓孙的高级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球场内部的36洞高尔夫球场全部建好,但其中18洞仅为会员专用。

据球会简介上描述,发展商为风神集团,目前已建好了飞蛾林1、2号球场,共36洞,及1号球场会所,简介上并未注明占地面积,但孙经理称,“大概在两三千亩”。
“球会的生意不错,目前已办理了500多张会员卡”,孙经理热情地向记者推销,节假日及周末打球需要提前预订,非会员的打球价格在1200元左右,而会员则能享受优惠,价格约为300元,“目前会员卡最低价格只要68.8万元,年费8000元,最顶级的会员卡价格为258万元,低级会员卡的价格通常每年提价十万元”。

“体育公园”是否等同于高尔夫球场?在规划局的规划图中记者发现,代号为G1的体育公园用地,在图例中写明为“G1”,其实就是“公共绿地”。
那128亩的体育用地是否就可以建高尔夫球场呢?一名从事高尔夫球场工作多年的人士表示,高尔夫球场的占地面积和球洞数没有严格的换算关系,但一般标准的18洞球场面积为1000-1200亩,36洞约在2000亩左右,“128亩的土地是绝对没法建设36洞高尔夫球场的”。
对于康体公园的规划在三年中是否发生过变化,记者也就此事向广州市规划局求证,相关负责人昨日下午回复称,对于康体公园的规划未进行过更改,该公园用为高尔夫球场一事不知情。

记者也曾前往花都区国土部门采访,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领导均在开会。随后记者发送了相关采访函,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任何回复。
花都区相关部门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关职能部门于2012年对风神高尔夫球场进行了查处,且对相关责任人处以1300余万元的罚款,折合每平米10元。
“在国内想找到手续齐全的高尔夫球场很难,可能也就那么十来家,大部分都是违规的。”该名负责人坦言。
征地时的承诺新华镇岐山村祠堂门前,一名黄姓村民告诉记者,康体公园所在位置,土地一部分属于岐山村,另一部分则属于隔壁的马溪村,征地时间在2005年前后,当时村干部跟他们所描述的是,这里需要建设一个体育公园。
7月4日,花都区新华镇岐山村,一名黄姓村民在祠堂门前纳凉,“想着将来附近有个公园,我们也可以受益,当时大多数村民同意了征地要求”,黄某回忆道,现如今的高尔夫球场所用的土地,他们之前曾用来种植荔枝等作物,“2008年那里动工时我还在里面打过工,帮老板做土方,当时我就发现他们是在建设高尔夫球场,里面的人也都知道这里根本不是在建体育公园”。
之后,黄某再无机会进入当时村干部所承诺的体育公园。
2010年,高尔夫球场建好时,有村民曾想进“公园”游玩,但随即被赶出。黄某说:“现在也一样,只要靠近,就会被保安驱赶。”记者也在高尔夫球场一处侧门发现,门上挂有警示标语“擅自进入球场,罚款200元”。至于当时征地的补偿,黄某称可能混合在了当年的分红中发到村民手中,但没有单独发过钱,“不过也不记得那年分红多发了很多钱”。
马溪村的村民则多半不知道有康体公园,也不知道有高尔夫球场。

这种高额的资源消耗不仅危害了脆弱的自然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挑战。
早在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便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称一些地方高尔夫球场建设过多过滥,占用大量土地;有的违反规定非法征占农民集体土地,擅自占用耕地,严重损害了国家和农民利益;有的借建高尔夫球场名义,变相搞房地产开发。

2011年4月11日,国土资源部联合11部委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又一次拉开了高尔夫整治的序幕。
三令五申之下,高尔夫球场仍然能在“夹缝”中生存。根据一项由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5月份,全国共存在高尔夫球场600余家,但在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禁令下发时,这一数字仅为170余家。

“根据调查统计,除了海南有个别国家特批的球场之外,地方批准的高尔夫建设项目都不是以高尔夫球场立项的,可能是打着体育公园、生态园、休闲园、绿化项目等的旗号。”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韩烈保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高尔夫产业何以屡禁不止?此前,海南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郑文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南七成高尔夫球场的经营状况处于亏损”。但开发商仍兴致不减的原因在于,不少高尔夫球场修建的目的不只是球场,还在于可以提升周边地产价值。
一名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各地偷建高尔夫球场,主要源于利益的驱动,不少地方政府将高尔夫球场看成一个拉动经济增长的好项目,对于当地的招商引资也有重大意义,“用高尔夫球场创造多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