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羽毛球蕴藏大商机
30万羽球爱好者“挤爆”200家羽毛球场馆
小小羽毛球蕴藏大商机
深圳商报记者李纬娜
【本报讯】“去哪?打球!”眼下,羽毛球运动俨然成为深圳市民的一个时尚话题,而用“爆棚”二字来形容当下羽毛球馆的紧俏程度也毫不为过。
网络上也流行着“包场族”。爱屋、深圳E队等深圳颇有名气的羽毛球网上俱乐部每逢周五就会发出召唤,俱乐部成员只要花费20元就可前往指定场地打球2小时,既免除了提前预订的苦恼,还可广交朋友、享受和高手过招的乐趣。
深圳市羽毛球协会负责人杨先生告诉记者,近两年来,羽毛球运动在深圳异常火爆,仅梅林片区的羽毛球爱好者就不下万人,而全市经常活跃在球场上的人数至少在30万以上。
200场馆频频告急
相形之下,深圳的羽毛球馆数量却捉襟见肘。据羽协负责人杨先生介绍,全市目前共有羽毛球场馆200余个,固定场地1600余块,大致可分为政府公共设施如体育馆、学校体育馆和商业性球馆三类。以每块场地平均可容纳4人计算,最多也只能满足15万人的运动需求,另外15万人则面临无场可打的尴尬局面。
对此,在罗湖区某零售企业上班的吴小姐深有感触。她对记者说,去年还能在公司附近一所小学“爆烂”的场地订到场,这过完年之后就订不到了,自己只能在生活小区的停车道上抽空挥几拍。
记者昨日也试着电话预订场地,新洲中学羽球馆工作人员答复说,周六、周日场地基本已全部订出,如不介意,周六早晨8时至9时档还有一块单人场。随后,记者致电全市最大的羽豪天时利羽球馆,被告知周末场地基本被固定用户包场。记者还试着拨打罗湖、南山等区的羽球馆预订电话,不是场地已经订满就是电话占线。
一位在羽球馆兼任“陪练”的退役专业羽球队员指点记者说,周二至周五晚6时到10时是场地需求的高峰时间段,周六则几乎是“全城出动”,周日和周一的晚上相对人少,但也得提前两至三天预订才行。
年毛收入可超过100万
偌大的市场空缺自然也让经营羽毛球馆成为热门生意。业内人士介绍说,自2004年以来,深圳的羽毛球馆数量成倍增长,平均每个月会出现3-5家,八成以上的学校体育馆和部分废弃厂房都被个人承租,用作球馆营运。
郑先生是深圳最早从事这一行业的“吃螃蟹者”。1996年从专业球队退役后,他第一个承包起一所中学的羽球馆,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也开始对废弃厂房进行改造。他这样计算:租用学校场馆的租金大约在每月8000-10000元,开放时间日均8小时;废弃厂房的改造成本大约每块场地3000元,日均开放时间在15个小时左右。而深圳租场的平均费用全国居首,维持在35-40元/小时。
由此,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一个月下来,上述经营者的单块场地月收入至少在7000元以上。加之陪练、食品饮料、羽毛球(拍)等附属产品的经营,每个羽球馆的年毛收入可达百万元。
不过,眼明手快的投资者也面临着“无地可用”的窘境。据记者了解,每块标准场地的占地面积大约在100平方米,一个稍具规模的羽球馆至少都需要上千平方米的土地。
“学校资源基本用尽,市区内也明显没有土地,关外是投资者的好去处。”业内人士分析说。
上一篇:昆明业余羽毛球市场缘何火爆
下一篇:体育健身市场商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