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珠海王之王软件有限公司
24小时热线电话 400-878-3368

杨迺军谈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admin 2016-03-16 894 次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我国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地区之一。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发出“办好运动会,创造新生活”的号召,以迎接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为契机,在办好广州亚运会和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两大盛会”的同时,广东体育也要加快发展步伐,群众体育工作要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群众体育。

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群众体育
何谓全面小康社会的群众体育?广东省体育局局长杨迺军做出诠释:建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群众体育发展新模式,具体要求就是以满足人民健身需求、增强人民体质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活动、组织、服务等四大网络,实现锻炼有场地、活动有组织、健身有指导、体质有保障。

建设:五大特点获丰硕成果
杨迺军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实施小康体育工程推进了全民健身“场地、组织、活动、服务”四大网络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数量大。据2003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广东在总量、投入、人均面积及人均拥有量上均居全国首位,投入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总资金达296.68亿元,共建有各类体育场地77596个,场地面积l.5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l.91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9.75个,处处独占鳌头。2004年到2008年,广东仅公共体育设施部分的投入就达到79.3亿元,新建全民健身广场106个和各类公共体育设施15645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遍布城乡。
二是质量优。广东各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建设了一大批与广东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较高档次和规格的既能承办国际综合运动会或顶级赛事,又能广泛满足全民健身的现代化体育场地设施。
三是网络全。到目前,广东已初步形成了以省、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行政区域为主,社会、行业为配套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珠三角9个市均已建成了配套完善的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广场; 所有的县(市、区)、街道(镇)、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设施。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有11个地级市已建成了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和全民健身广场等大型体育设施;有42个县(市、区)的体育设施达到基本建设标准,其他县(市、区)均建有1-2个大型公共体育场地设施,80%的行政村也拥有体育活动场地。
四是变化快。2002年,广东提出了区域体育、城乡体育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了区域体育协调发展工程。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体育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落后地区体育设施落后的面貌。仅04-08年,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了12188个经济实用的公共体育设施,以及一大批行业(单位)、社区的体育设施。
五是成效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全民健身“四大网络”的构建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呈现“一浓两高三多”的现象。即群众体育活动气氛浓、群众体质水平高,群众体育水平高,组织多、网点多、体育活动多。
发展思路:“一主两辅三坚持四着力”
杨迺军指出了广东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下一步发展思路——“一主两辅三坚持四着力”。
第一,广东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内容和目标是“一主两辅”。“一主”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行政区域为主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两辅”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行业(单位)和社会各类的体育场地设施。
第二,广东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原则是“三个坚持”:坚持相适应、相配套的理念;坚持功能与需要相结合;坚持规模与效益的统一。
第三,“以四个着力”作为加快建设体育场地设施的措施:着力在构建政策和投入机制上下工夫,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的保障;着力在承办国内外大型活动上下工夫,大力促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着力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上下工夫,配套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着力在提高现有体育设施利用率上下工夫,缓解群众健身与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
“接下来,广东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珠三角地区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整体提升广东全民健身工作的水平;加大投入,‘十一五’期间广东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资金将达到200亿元。包括广州亚运会投入45亿元、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80亿元,惠州省运会15亿元、以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常规建设的60亿元;同时进一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网络的建设,加强区域体育协调发展,加快贫困地区的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体育协调发展,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充分满足群众健身的需求。”杨迺军最后说。